• 全国 [切换]
  • 中国商家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东盟六国主流媒体记者“点赞”长沙铜官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5 19:20:11    浏览次数:765    评论:0
    导读

    驰名中外的唐代长沙铜官窑,不仅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而且别开生面地把诗题写于瓷器上,称作瓷诗,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驰名中外的唐代长沙铜官窑,不仅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而且别开生面地把诗题写于瓷器上,称作瓷诗,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料图  

    “没想到中国政府在保护方面做得这么好!”来自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的陈秋婷,用一句话简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观感。

    正在湖南参加“海上丝绸之路主流媒体湖湘行”活动的东盟六国11家主流媒体记者,25日走进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的长沙铜官窑,进行实地探访并动手制作陶器。

    长沙铜官窑是唐至五代时期制瓷遗址,1956年首次发现。铜官窑首创的釉下多彩,突破了中国唐代青瓷和白瓷的单一色调,堪称“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其产品出口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丝绸之路”。

    谭家坡一号龙窑于1983年发现,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古龙窑,如今展示的是其中的一处制瓷作坊,分制坯区、烧造区两部分,涵盖长沙铜官窑从采泥到成品的整个制作及烧造流程。

    这些外籍记者大多数是首次来湘,亦是第一次接触制陶。当陈秋婷试着将一团泥在旋转的机器上加工时,她顿感成品来之不易,“如果加上花纹等装饰,再进行烧制,岂不是更难?”

    来自泰国国家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忙着记录所见的点点滴滴。在体验陶器制作时,该台的女记者亲自上阵,反反复复地在机器上捏制陶器,并不时地穿插解说。

    印度尼西亚爪哇邮报的英吉尔·普拉姆哈普萨利,对铜官镇上“泥人刘”手工作坊的主人公和作品充满浓厚的兴趣。接待她的是一位22岁的年轻小伙。这位长于陶器世家的年轻艺人叫刘嘉豪,从小便跟随祖父及父亲学着用薪柴为燃料烧制陶品,大学毕业后,科班出身的他仍坚守着自己的“陶瓷梦”。在他的展览室里,摆满了几代人获得的各种证书。

    “作为年轻人,能够把这种古老的技艺继续传承下来,非常难得。”英吉尔·普拉姆哈普萨利说。

    在“泥人刘”手工作坊所在的铜官街,布满着数十家与陶瓷相关联的店铺,其中不少可以手工体验陶瓷制作。几位受访的外籍女记者认为,此举对陶瓷文化的传播至关重要,“能够在轻松的玩乐中,让年轻人也参与进来”。

    近距离地触摸湖湘文化后,多位受访记者表示,他们周边的朋友对湖南了解程度还不够,他们希望回国后能多宣传报道湖南,让更多的人亲自前来体验陶瓷的魅力。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41234.cn/news/show-2833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zhongqi@41234.cn。
    0相关评论
     

    唐山工商标识 Copyright © 1998 - 2023  商家网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邮箱:zhongqi@41234.cn 商家网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400-9220-888按8百务通 互联网+政企事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本网站暂时未正式上线,处于调试状态,内容请忽略。

    冀ICP备150084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