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中国商家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中国三军仪仗队亮相俄罗斯:队员平均身高1.88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07 15:44:30    浏览次数:237    评论:0
    导读

    中国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首次赴俄罗斯参加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的消息让中俄两国民众翘首以待。5月6日,俄方在中央军事博物馆为前

    中国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首次赴俄罗斯参加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的消息让中俄两国民众翘首以待。5月6日,俄方在中央军事博物馆为前来参加阅兵的外军方队颁发“1941—1945年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勋章”,期待多日的民众得以一睹我军仪仗队风采。

    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告诉本报记者,中国仪仗队这次海外亮相有很多看点:仪仗队员平均身高1.88米,陆海空三个分队指挥官首次并列行进,首次采用8×12的长条队形。此外,这还是一场新式礼服大展示。李本涛说,就这次阅兵训练来看,中国官兵的队列、精气神、自信度和其他各方面素质都出类拔萃。在博物馆门前等待仪式开始的时候,身穿橄榄绿色军装的中国军人在几秒钟内化作一堵纹丝不动的“铁壁铜墙”,旁边经过的行人禁不住驻足观望、啧啧称赞。

    令俄罗斯同行吃惊的是,中国方队不仅军姿过人,而且“唱功”也了得。彩排时用俄语高唱名曲《喀秋莎》穿越红场之后,中国方队可谓“一鸣惊人”。仪仗队国旗手张洪杰说,能在俄罗斯土地上唱响两国人民都熟悉的俄罗斯民歌,感到十分自豪。中国军队第一次在阿拉比诺训练场唱起《喀秋莎》的时候,旁边的52个受阅方队全都震惊了,随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便一起唱了起来。让张洪杰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并未经历过二战的年轻人唱着唱着都掉下了眼泪。被这种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中国士兵们的眼睛也湿润了。

    俄方对中国战友的光临格外重视,专门安排中国官兵住在莫斯科郊区环境优美的马尔菲诺疗养所。训练间隙常常有俄军士兵走过来打着手势要求合影。“虽然语言不通,但能够体会到俄中两军之间的深厚友谊”,一位俄军官告诉记者。

    李本涛认为,中国仪仗队高擎五星红旗在红场上接受中俄等国领导人和民众的检阅,将彰显我军威武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以及中俄捍卫历史、保卫和平的决心。

    中国军人铁打军姿的背后是铁打的意志。据介绍,从中国方队的住宿地点到郊区训练场乘车需要两个小时,战士们需要早晨3点半左右起床,4点出发,饮食也没有规律。战士们下飞机之后,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倒时差,第二天就投入了适应性训练。作息骤然打乱、水土不服、饮食习惯迥异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每位战士都选择默默克服困难,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或抱怨。

    中国官兵们更关心能否胜利完成任务。与平坦宽阔的天安门广场不同,莫斯科红场的地面不但起伏不平,而且还保留了石块砌成的旧时风貌。这样的地面能够承受坦克和装甲车等重型装备的行驶,但对仪仗队来说却是一大考验。另外,中国仪仗队的动作标准与俄罗斯军队非常不同,俄军讲究高抬膝、大跨步,每步80厘米,而中国仪仗队的步伐是每步75厘米。在这种情况下,要与俄罗斯军队用同样多的时间通过红场并非易事。然而,记者在夜间阅兵彩排上看到,哪怕是已经走出摄像机视野,中国仪仗队的步伐仍是一如既往地铿锵有力、整齐划一。对此,李本涛感慨地说,不管道路多么坎坷不平,中国军队都有能力、有信心胜利完成任务。

    采访结束时,仪仗队战士郎需杰向记者透露,自己会唱的俄语歌可不止一首《喀秋莎》,到5月9日正式阅兵那天,中国仪仗队还会给俄罗斯民众带来新的惊喜。

    (本报莫斯科5月6日电)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41234.cn/news/show-2140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zhongqi@41234.cn。
    0相关评论
     

    唐山工商标识 Copyright © 1998 - 2023  商家网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邮箱:zhongqi@41234.cn 商家网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400-9220-888按8百务通 互联网+政企事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本网站暂时未正式上线,处于调试状态,内容请忽略。

    冀ICP备15008440号-5